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热点 > 新闻资讯

人物专访|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化和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专访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

 

 

 

 

 

专访

中国建筑业协会

副会长兼秘书 刘锦章

 

 

编者按:金秋十月,对于《智能建筑》杂志同样是收获的季节,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2022年11月,杂志正式更名为《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杂志更名旨在助力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建筑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搭建与时俱进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交流的平台,杂志自身将完成一次转型升级。

值此全国人民深刻学习二十大精神,同时也是杂志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之际,本刊有幸邀请到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先生,请他谈一谈对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感悟,以及对杂志未来的发展建议。

 

 
黄宁:刘会长您好,过去十年国家发生的伟大巨变。这十年中,您先后担任了建筑央企的高管和建筑业协会的副会长,对于这些年建筑业的向好发展感同身受,想请您首先说一下发自内心的话语。
刘锦章: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同样是不平凡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这里我引用住建部的统计数据进行说明:十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这十年,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2.2倍。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增加值达到8万亿元、占GDP的7%;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
这十年,建筑业也持续巩固着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拿我曾经就职的中国建筑集团来说,十年前,集团年签合同额刚刚实现万亿,排名也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前100位;十年后的今天,集团合同额实现了3.5万亿营业收入,而世界排名达到了第9位。这些巨变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筑业的重视和在政策上的支持,十年中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黄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强调“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建筑业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消耗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十年来,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进行行业转型发展上也一定取得了不少成绩,请您介绍下。
刘锦章:你说的对,这十年,建筑业在绿色转型发展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绿色发展是贯彻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十年来,从国家和住建部层面出台了多个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文件,要求建筑行业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绿色施工技术、绿色建筑产品等。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过程和建筑物使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均按节能减排标准,形成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用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绿色建筑产品。管理模式上,要求推广更加绿色化、精细化、系统化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模式,彻底改变原来建筑业粗放式的管理方式。
建筑业的绿色发展,还体现在以工业化为路径,以数字化为手段上。通过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可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的生产体系。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可最大程度提升建造质量,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过去十年,我国主要通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例如2021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7.4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的24.5%。而十年前的2012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仅为0.14亿平方米,增幅超过50倍。同时,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融合,数字建造成为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BIM技术、3D打印等,推动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全要素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转变,带动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的优化、重构与升级。今天,在我们的多数工地上,你可看到智慧工地运营平台,工人佩戴的都是感应安全帽,大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和安全性。
 

 
黄宁:中国建筑业协会可以说是建筑业政府主管部门与建筑企业之间的纽带,近十年来在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方面也一定做了不少工作,请介绍一下。
刘锦章:这些年,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发挥政府与企业间桥梁和纽带作用上,的确做了一些事情。协会是非营利性机构,一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行业宣传和推广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将企业的诉求反馈到政府主管部门。坚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办会宗旨。协会通过讲座、论坛、培训等活动对近年来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数字化、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充分的宣贯,使得行业和企业能够很快地了解政策,促进其落地实施。我们还组织院士和专家编制了《绿色建造发展报告》和《建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标准》等,成为行业内绿色建造发展的“晴雨表”。同时,协会还组织开展了业内的竞赛活动,包括建设工程BIM大赛、绿色建造竞赛等,对于行业的绿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新技术新工法应用推广上,协会针对可大范围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通过论坛、竞赛、培训、交流推介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近年又针对新技术,评审并发布了“行业年度十大技术创新”,在全行业推广。
下一步,协会还计划利用现有平台为行业人才培养开展服务工作,如培育建筑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等跨界技术人才,以及熟练掌握装配式施工、智慧工地管理的现代产业工人等,成为建筑企业绿色转型的人才高基地。
 

 
黄宁:未来的5~10年中,建筑业将走上一条以绿色低碳为主基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您认为建筑业应对高质量发展要做哪些工作?
刘锦章:经济社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由“增量”到“提质”的发展转型期,建筑业也不例外。我国建筑业经历了20余年的“增量”发展黄金期,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为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场所。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建筑业已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前段时间住建部领导在总结这十年来建筑业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就时也提到:2013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总体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79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企业数量和业务占比从2014年开始连续蝉联全球第一。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打造“中国建造”品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建筑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建筑企业可根据自身实力借助新城建、新基建投资利好,将业务范围逐步从传统的房建和市政施工,向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新型业务上倾斜。其次,要实现建筑业全面的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充分重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绿色化技术在建造全过程的提效作用。再次,要提升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准,大力推行代表集约化管理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和代表精益化管理的项目全过程咨询模式。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筑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筑业在过去一直得益于我们国家房地产市场和城镇化发展红利,以及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实现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但这种简单重复的增量发展已经结束,未来的建筑行业和企业所拼的就是科技含量的高低、人才资源的优势、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突破。
 

 
黄宁:《智能建筑》杂志正式获批更名为《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为了响应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建筑业绿色转型发展,更名后的杂志将增设《标准解读》、《双碳聚焦》等新栏目,原来的《绿色建造》栏目也将扩大版面份额。中国建筑业协会是杂志的主管和主办单位,真诚希望您给杂志的未来发展提一些建议。
刘锦章:我也是杂志的忠实读者,这次杂志更名为《绿色建造和智能建筑》,增加了一些关于“双碳”研究和绿色建造的内容,我非常赞成,可以说这也是杂志自身顺势而上,响应国家政策做的一次高质量的转型。
我注意到了杂志改刊后设置了一个新栏目《双碳聚焦》,很及时,未来几年,建筑业实现碳达峰的要求会对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可做的研究和实践非常多。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6%,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7亿tCO2,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的55.4%;施工阶段碳排放1亿tCO2,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的2.0%;运行阶段碳排放21.3亿tCO2,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的42.6%。表面上看建筑业主要管理的施工部分碳排放占比很少,但是通过建筑业企业发挥产业链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全过程的降碳。例如,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包企业可以在设计阶段通过被动式设计和主动式优化技术减少未来运营期的碳排放,实现源头控碳;施工企业还可以通过低碳选材倒逼建材生产企业通过工艺技改和采用可再生材料降低产品碳足迹,等等。这样看,我们建筑业影响到的碳排放绝非2.0%,而是建筑全过程的100%。因此,我特别期望杂志改刊后在《双碳聚焦》栏目上多下功夫,通过行业专家把建筑业的碳排放“说清楚”、“算清楚”、“减清楚”。
 

 
黄宁: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最后,想邀请您对杂志和杂志的读者说几句话,谢谢!
刘锦章:好的。我们这代“建筑人”赶上了好时机,过去的二十年,城乡建设领域发生巨变,国力持续增长,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到建筑业的各个单元。未来几年,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建筑业持续进步的新主题,愿我们的读者,应该多数都是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面对百年一遇的历史发展机遇,同心合力,共同把中国的建筑业推上更高的新台阶。
一本好的专业期刊是某一领域宣传政策、标准、技术、人物榜样的窗口,是杂志社与读者无声但用心交流的平台。愿改刊后的《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能够紧抓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低碳、智能等关键词,通过政策标准的宣传解读、技术创新的探讨、管理模式的转型、工程实践的交流,助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最大限度发挥平台作用,方寸之间,讲好“中国建造故事”;未来可期,愿杂志越办越好!
 

 

聚焦智能建筑

开创智慧未来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服务热线:010-88361922

 

帝国视界模板网

这里是一段站点介绍、或者站长介绍文字,您可以在网站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站点介绍中进行自定义此区域内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88888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